海上“生绿电”,水下鱼满仓,广东是怎么做到的?
时间:2025-01-02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冬至,珠海市桂山蜘洲岛海域,阳光明媚。远眺前方,只见两个巨型平台矗立在海面上。驶近,可见平台周围整齐排布着数十个硕大的重力式深水网箱,网箱里面一条条鱼儿正欢快地游弋。这便是“格盛1号”智慧型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
近年来,众多像“格盛1号”一样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正在广东沿海铺展开。仅去年以来,全省14个沿海市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总投资额202亿元。耕牧海洋,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第一经济大省打开广阔空间,打造“海上新广东”取得新突破。
已收获来自省外的26台订单
“鱼群!你看它们在水中转圈圈。”看着网箱中活蹦乱跳的鱼,负责平台运维的盛工略显激动地说,“格盛1号”于8月10日投放了20多吨章红鱼鱼苗,已经从平均3斤重长到约6斤。“这些鱼儿是我们一手养大的,每次上平台见到它们就特别有成就感。”
杜兵是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据他介绍,去年11月3日,“格盛1号”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批复。今年6月29日,项目顺利交付。“只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建造到交付,是珠海首个‘拿海即开工,交付即投产’的海洋牧场项目。”
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如何规范化发展,是养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11月19日,“格盛1号”正式获得广东省首本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登记备案证,自此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这很重要,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杜兵说,此次的备案证颁发后,公司就可将海洋养殖设备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还能申请海洋牧场装备的金融保险。
围绕“格盛1号”一圈下来,可以看到,平台横向有三个大型养殖水箱,通道上方是光伏板。全回转伸缩臂吊机、海水淡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低温冷藏库、无人机起降平台……先进设备一应俱全。
“我们一直想在珠海建立一种养殖装备的示范模式,就是‘珠海建模,全国推广’。”杜兵说,“格盛1号”的模式引起了国内沿海地区的关注,有多个省市的客户前来对接,都点名要用“格盛1号”,目前已经获得了来自六个省份的26台订单。
装备平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
深海养殖,远比常规养殖复杂得多,这离不开海工装备产业的强力支撑。
去年8月初,一批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在台山上川岛附近海域正式下水布设,具有抗风浪、安全性高、可规模化推广应用等特点。
12月26日,广东能源集团所属广东风电公司投资建设的珠海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一期)首座HDPE重力式网箱顺利首网出鱼,标志着广东能源集团开发“新能源+海洋牧场”取得重大进展。
“养殖业要走向深远海,要用工业化思维去做好大型装备,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杜兵认为,从科研到应用,广东的养殖设施、养殖装备也在不断迭代升级。
要走向更远的海,主流思路是桁架网箱: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网箱一体化风渔融合装备样机“明渔1号”,在全球首次实现绿电一体化直供养殖的低碳渔业模式;海上“生绿电”,水下鱼满仓,发电和养鱼同时在坐落于汕尾海域的“伏羲一号”上成为现实……
近年来,越来越多新型海上大装备、大平台在广东下水、向深海挺进。
“过去要顶着烈日开船到每个重力式网箱旁边投饲料,如今在平台上作业、吃住。”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说。
目前,该公司旗下的“海威2号”已成为广东已投产的规模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在他看来,通过平台搭载的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完成自动投饵、在线监测等,能节省六成的人工成本。
中国海洋大学向海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大海认为,积极推动海洋新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将是广东未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步。
从科研到应用,装备平台的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合力筑牢广东“蓝色粮仓”,为唱响海洋牧歌提供支撑保障,也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注入“蓝色动力”。
“蓝色粮仓”越建越丰实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同样离不开水产种业的攻关。随着广东“粤强种芯”工程的深入实施,人工育苗技术在南粤大地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7月初,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启动,来自国内的63个优秀水产科研团队,将集中力量开展良种培育、繁育技术攻关。
此次攻关项目涵盖金鲳鱼、花鲈、石斑鱼、硇洲族大黄鱼、金枪鱼等2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潜在适养品种,进一步拓展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范围。
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勇看来,此次集聚全国优秀海水种业研发团队联合攻关,有利于促进种业攻关研发进程,助推种苗产业化应用,扎实推进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近年来,广东把种业创新作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关键环节,重点围绕深远海养殖品种,尤其是鱼类,加强种质保存和选育研究,培育出金鲳鱼新品系“鲳丰1号”,在全国率先突破南海大黄鱼、黄金鲹、章红鱼、黄唇鱼、蓝圆鲹人工繁育技术,潮州饶平海鲈实现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填补省内空白。
2023年,广东海水鱼类苗种产量67.71亿尾、占全国超50%,累计培育国审水产新品种43个。其中,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需全链条发力。广东在水产精深加工、冷链运输和滨海旅游等方面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2023年,全省海水养殖产量达357.28万吨、同比增长5.18%,增速创近十年之最。六大重点海水鱼产量实现大幅度提升,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蓝色粮仓”越建越丰实,“大食物观”之路越蹚越敞亮。2023年以来,广东14个沿海地市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总投资额202亿元。
“随着大型养殖装备规范化的发展,种苗的不断突破,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经济效益会越来越高,发展会越来越好。”杜兵说。
原文链接:https://dara.gd.gov.cn/nyyw/content/post_46429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1-02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富...
- 2025-01-02凝心聚力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治...
- 2025-01-02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大力推...
- 2025-01-02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
- 2025-01-02今年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
- 2025-01-02共谋生猪产业未来
- 2025-01-02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
- 2025-01-02习近平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